《神奇舍利子》

十三.末法时代勤修行,舍利给你大信心

  自有生命以来,死亡是每个生命体都不可避免的结局。
  作为“万物之灵”的人类,同样如此。不管你是锦衣玉食的帝王将相、达官贵人,还是辛苦谋生的农商士贾、寻常百姓,阳寿大限一到,一概莫能逃脱死神的掌心。就象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中的跛足道人唱的《好了歌》那样:“世人都晓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,古今将相在何方,荒冢一堆草没了。……”
  人又是世界上最有感情最最贪生的生物,因此,人类的死亡现象,不仅死者生前皆不愿死,而且死后还无不同亲朋好友哭哭涕涕的伤感场面联系在一起。
  惟有佛法的修行者、成就者,赋予死亡以一种全新的色彩。你看,他不仅自己预知死期,到时候就平平静静、无恨无憾地离开这个娑婆世界,而且死后还显示出烧得舍利、不坏的心舌、空中弥漫异香等种种稀瑞之相,使死亡本身也变得神奇壮丽、撼人心魄。
  那么,舍利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呢?为什么只有佛法的修行者、成就者才能留下多多少少、大大小小的舍利?
  诸位读者,当你读完上面介绍的古往今来一些佛法修行者、成就者死后出现的种种瑞相,相信你对舍利子不再是一无所知。

99.舍利何处来,不问贵与贱

  据《金光明经·舍身品》论述:“是舍利者,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多功德所熏。”“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,甚难可得,最上福田。”
  近代佛学大师印光(1861-1940),在一封给郦隐叟居士的复信里,也曾完整地表述了他对舍利的看法:
  言舍利者,系梵语,此云身骨,亦云灵骨。乃修行人戒、定、慧力所成,非练精、气、神所成。此殆心与道合,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。非特死而烧之,其身肉、骨、发变为舍利。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者。又雪岩钦禅师剃头,其发变成一串舍利。又有志心念佛,口中得舍利者;又有人刻《龙舒净土文》板,板中出舍利者;又有绣佛绣经,针下得舍利者;又有死后烧之,舍利无数,门人皆得。有一远游未归,及归至祭像前,感慨悲痛,遂于像前得舍利者。长庆闲禅师焚化之日,天起大风,烟飞三四十里,烟所到处,皆有舍利,遂群收之,得四石余。当知舍利,乃道力所成。丹家不知所以,妄谓是精、气、神之所炼耳。以丹家见佛法中名相,不究本而著迹,故以己丹家之事妄为附会耳。得菩提道则成佛。未闻炼精、气、神,先为舍利子,后为菩提珠而成佛也。
  印光大师这段话,可说是对舍利的本质作了极为精辟深刻的阐述。
  佛家修行人的修行,最主要、最重要的,是修心,将心修得与佛法融为一体、与佛应为一身。这里所说的心,不是指的安在胸腔里的那颗本有真心,而是指的神识之心、空灵之心、法性之心,指的随缘生灭之心,要修好这颗心,就要在戒、定、慧上下功夫。佛法也讲修身,修人的血肉之躯,修气脉明点、摄取外界能量等等,可将你的身体修得去病祛病、健康长寿,但修身的目的是为更好地修心打基础,光停留在修身的阶段,哪怕你精、气、神聚敛得再充盈,也是远远不够的。当你依戒、定、慧修持到一定层次,跟佛与佛法已达到一定的相应、相合,你的血肉之躯,就会产生一定的质的变化,体内就会积聚起非寻常意义上的精、气、神那样的特殊物质,她是介乎于俗界与法界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的特殊物质,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确实存在,它类似炼丹士所说的“内丹”而又超越它,当你的神识离体而去时,这种特殊物质中的一部分精华部分,会随着神识一起离去,而其它部分,则留在躯壳里。这种特殊物质,若用火烧,熊熊大火奈何它不得,它会跟骨肉皮毛的灰烬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粒粒颗粒状的东西,是谓舍利也。若圆寂前以念力将它集中于心舌等某个部位,尸体奢维后,就可能留下不坏的心舌。若不烧,它就能使肉身不易腐朽甚至数十年数百年不烂。
  十分明显,死后能得舍利者,非佛法的修行人莫属,这跟一个人生前的地位、名声没有关系,你若不是修行人,哪怕你尊为真命天子、英明领袖、亿万富翁,哪怕你的葬礼再奢华再隆重,你的骨灰也跟常人一样,找不出一粒舍利子来。
  在修行人中,能得舍利者也是少数(今日更是如此),这跟修行者的地位、名声也没关系,主要看他在戒定慧的修持上已达到何种层次,若持戒、入定、开慧不够,即便你是大刹方丈甚至级别很高的什么什么长,也不顶用。
  道家的修练方式,安炉立鼎、制丹炼药、三花聚顶、五气朝元等等,在一定层面上跟佛家的坐禅内视等有相通之处,道家的高功夫可修至仙道羽化而去,与佛法中所说的天人之位类似,也可享受无穷天乐,但与佛菩萨比,毕竟不究竟。八仙中的吕洞宾,本为道家中绝顶的炼丹高手,“百余岁而童颜,步履轻疾,顷刻数百里,世以为神仙”【《宋史·陈抟传》】,在江西庐山见识了黄龙南禅师的佛家上乘功夫后,大加赞叹,他当即写下的四句诗:“弃却瓢囊摵碎琴,如今不恋汞中金,自从一见黄龙后,始觉从前错用心。”表明了自己弃道依佛的决心。他后来在佛法上证得正果,成为佛门中的一个大护法。今日大陆洋风盛行,不少年轻人纷纷加入基督徒的行列。其实,以上帝的神力,即使把你灵魂引入天国,最高也只能达到天人之位。今日欧美,不少有识之士通过比较,将目光投入佛教,并由衷地赞叹佛法较基督的教法更为圆满。
  道家高士谢世,也有若干瑞相出现,其明显特征是尸体会变得很轻很轻,称为“尸解”。如晋代著名医学家、道教学者葛洪(281?-341),以《抱朴子》等著作传世,《晋书》记载他死后异相:“时年八十一。视其颜色如生,体亦柔软,举尸入棺,甚轻,如空衣,世以为尸解得仙云。”唐高宗咸亨年间(公元670-673年)逝世的道士刘道合,皇帝专门为他建造了奉天宫,迁移他的坟墓时,“弟子开棺将改葬,其尸惟有空皮,而背上开坼,有似蝉蜕,尽失其齿骨,众谓尸解。”(《旧唐书》)。与刘道合基本上在同一时代的杰出医学家孙思邈(581-682),曾自注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编撰《千金方》三十卷流行于世,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孙思邈死后,“经月余,颜容不改,举尸就木,犹若空衣,时人异之。”但要指出的是,这些高士通常不会有舍利子留下。
  印光大师于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十一月去世。逝世百日之后,遗体荼毗,从骨灰中拣得五色舍利子百余颗,精圆莹彻,奕奕有光。还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、牙齿舍利等共千余粒。有个无锡居士袁德常,只拣到一些大师骨屑,带回家中,却见骨屑中出现舍利子无数。印光大师以他自身留下的五色舍利及舍利花,印证了他生前对舍利子的精辟见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