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囊派寺庙组织及修学制度


二、经典学习

  觉囊派流布地区与其它藏区一样,群众中有很深的信仰基础。“凡家
有数子者,仅留一人继承家业,余多送寺为僧,或至少一子为僧,有时独
子亦送寺为僧。如有一女二子,则留女赘婿承业,而使子为僧。”除了虔
诚的信仰,还因为喇嘛在社会上地位较高,出家为僧“可招致本身及家庭
福祉”,在旧时可免纳粮当差之苦,如家庭经济不足,可获得生活上的保
障;直至今日,不少人仍视出家当喇嘛为一种职业,现30多座大小觉囊
派寺院,有僧4000余人。据石硕、张建世于1989年9月调查后写
出的《藏传佛教寺庙与所属社区关系的个案分析》(载《西南民族学院学
报》1990年第4期),壤塘县夏炎村全村现有56户、219人,其
中男性117人,女性102人,该村觉囊派寺院夏炎寺,现有入寺僧人
49名(其中尼姑1人),占全村总人口数的22·4%;全村56户中,
入寺为僧的家庭30户,占全村总户数的53·6%,其中4户一个家庭
中3人为僧,有11户一个家庭2人为僧。入寺僧人在年龄上具有趋小的
倾向,49名僧人中,7-20岁的僧人27名,占僧人总数的55%。
以上数据基本上能反映整个觉囊派教区的一般情况。

  入寺小孩多在六七岁可照应自己生活时,父母即求寺院负责人收录为
徒,投靠已在寺院的伯、叔、舅、兄等亲属,住在一起,由这些长辈亲任
师傅收录为私淑弟子。无同族长辈、亲友者,则由寺院选派喇嘛管教。入
寺后,儿童之生活所需,原则上由家中供给,类如送子上学,师傅负责教
读藏文经典,管理饮食起居,乃至品德教育、人品熏陶。先学藏文字母和
拼写规则,打好文字基础,并学习必要的各种拜佛仪式和做酥油糌粑花供
的技术。学习书法时,因觉囊派经文多为手抄本,故特别重视草书和缩写
字的书写和辨认。结合学习藏文,开始背诵一些简短经文,如《观音六字
真言》、《皈依经》、《度母颂》、《忏悔经》、《四曼荼罗供颂辞》、
《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》、《不动佛陀罗尼》等,待有一定基础,由师傅
简单地讲解经意。通过学习《法行论》,了解有关佛经缮写、供养、施赠、
听闻、受持、披读、开演、讽诵、思维和修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。次诵《
胜乐经》、《大日如来经》等,主要念诵密咒,并不深解其义。该派主张
以显密双运现证菩提,显为密之根基,入寺僧人以15岁左右正式进入经
院学习,学完经院课程需10至15年,其间可自筹资斧,赴西藏、甘孜
等地朝拜宗教圣地或入大寺投师习经,或择地静修,约在25至30岁显
宗学业结束后,再入禅院修炼密法。僧人经过2至3年的显宗学习,并在
禅院修六支加行法3年,始称之为“扎哇”,学完全部规定的课程,并经
过长期修炼,完成圆满次第,有资格为他人灌顶者,始称之为“喇嘛”,
意为上师,这是很高的荣誉。有喇嘛称号者,在寺院僧人中只占极小数,
故其他民族泛称藏传佛教出家人为“喇嘛”是不准确的。

  觉囊派僧人修学的内容古今有较大差异。从总体上看,以往重视印度
学者的论述和密典的学习,近代则以自派高僧的各种释论为主。从朵麦地
区觉囊派教法的开创者仲·噶玉哇·仁钦贝(1350-1435)的学
法生涯看,学习的内容上要有7个方面:

  1、《时轮经》及其各种释本,时轮六支加行修法。

  2、有关弥勒学说的20部著作:①“慈氏五论”,即相传弥勒菩萨
为无著所说的《现观庄严论》、《庄严经论》、《宝性论》、《本地分》
和《辩中边论》;②无著菩萨的“五部地论”:《本地分》、《摄抉择分》、
《摄事分》、《摄异门分》,总称《瑜伽师地论》,有唐玄奘汉译本共1
00卷;③无著菩萨的《二摄论》,即属共同乘的《阿毗达磨集论》和不
共乘的《摄大乘论》;④世亲菩萨的“八品论”,即《三十颂品》、《二
十颂品》、《作业品》、《五蕴品》、《疏理品》等五品论著和《庄严经
论释》、《辩中边论释》和《因缘经释》等3种释论。

  3、古印度七位阿罗汉所著的“对法七论”,即迦多衍尼子的《发智
论》、世友的《品类论》、天寂的《识身论》、舍利了的《法蕴论》、目
犍连的《施设论》、拘瑟耻罗的《集异门论》和满慈子的《界身论》,此
七论为一切有部的根本论著,以《发智论》为总身,后六论为支足。

  4、上下对法,即无著的《大乘阿毗达磨集论》和世亲的《阿毗达磨
俱舍论》。

  5、“七部量论”,古印度因明论师法称阐释陈那《集量论》的因明
七论,即《释量论》、《定量论》、《理滴论》、《关系论》、《悟他论》
和《诤理论》。

  6、释迦牟尼所说《律分别》、《律本事》、《律杂事》和《律上分》
等四部根本律典及其有关疏释本。

  7、金刚曼、阎摩敌等各种本尊瑜伽密修方法。

  后来觉囊派僧人十分重视自派高僧文集的学习,最主要的著述全集有
《笃布巴全集》、《多罗那他全集》、《曼木达哇·图登格勒嘉措全集》
和《阿旺措尼嘉措全集》。阿坝赛贡巴寺还学习让古格西罗桑却珠的文集,
让古格西求学于哲蚌寺,其著作全集更具有明显的格鲁派特色。觉囊派极
重师承关系,学习这些全集,必先拜依上师,由上师先为弟子作成熟身心
之灌顶,诵读经文一遍,讲清师承,扼要讲解文句及解脱诀窍等,谓之赐
给“勒合朗”,总为诵读文集的权力。然后学僧自学通读,领会文意,不
时向上师请教释难,同时经常听来寺高僧的专题讲座,以加深理解。学习
过程中还十分重视实践,学修结合,知行统一,如学完某一本尊修法,必
择地静修证悟,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。笃布巴等觉囊派四位高僧的全
集,现壤塘藏哇寺印经院均有手写体印本。

  《笃布巴全集》共7部74种3289页(藏文长条木刻本,每页两
面,实为6578面,以下同),其中第一部245页为笃布巴传记;第
二、三、四部共13种1594页,总属于中观他空见、般若学方面的内
容,主要有《山法了义海论》和《般若经》的各种释本;第五、六、七部
共61种1450页,主要是各种修行及灌顶的秘诀、方法、仪轨和祈愿
文等。

  《多罗那他全集》有各种版本,其中北京民族文化宫藏本共16函2
34种7012页,

  曼木达哇·图登格勒嘉措(1844-1904),简称曼木达哇或
格勒嘉措,是觉囊派近代的著名学者。他是壤塘县尕多乡曼木达村人,为
壤塘藏哇寺金刚上师阿旺群帕(1808-1877)之侄,父名扎拉杰
合洛,母名吉果玛,弟妹5人,排行第一,二弟加杰达瓦扎巴出家为僧,
幼弟才三木在家。图登格勒嘉措自小聪明过人,并受叔父指点,学习藏文、
历算及一般经文,18岁时去德格,求学于甲赛秀、佐钦、八邦等寺,师
事阿贡、佐钦寺巴珠活佛、八邦寺工珠活佛等,学习显宗五论以及《入行
论》、菩提道次第、那若六法等。21岁返回故乡,入壤塘藏哇寺,以金
刚上师藏哇比丘阿旺群佩嘉措(1788-1865)为根本上师,修学
觉囊派多种密法。不久,阿旺群佩嘉措圆寂,由阿旺群帕继任金刚上师,
图登格勒措为其助手,并师事10余年,系统学习了觉囊派有关时轮金刚、
胜乐五神、密集金刚、大威德金刚、喜金刚、金刚手、马头明王、红黄白
文殊、六臂怙主等各种密宗修习法。此后又专攻宗喀巴师徒和自派笃布巴
等高僧著述10余年,先后于扎西拉则寺和格佩静房闭关静修,获得很高
的修行成就。由于他广泛学习觉囊、宁玛、噶举、格鲁诸派学说,博采众
长,知识极为渊博,对于尼古六法、黑白星算学、噶举派大手印修法、各
种坛城仪轨修供方法等无不通达。1894年任今壤塘县上杜柯乡鱼托寺
的金刚上师,创建该寺的那若六法禅院,按噶举派修法每日修习六座,曾
驰名一时。晚年专事著述讲经,每日写书30页,从不间断。1904年
藏历十月去鱼托寺讲经,廿五日去世。后遗体运回壤塘日梭寺修塔供放。

  《曼木达哇·图登格勒嘉措全集》共21函199种,其中:

  曼木达哇·图格勒嘉措广泛吸收、融合各派教法,特别效法格鲁派,
注重对显宗诸论的学习。在他的全部著述中,并没有在显宗方面作为觉囊
派基本佛学观点的是观他空见方面的论述,他在因明学等方面的论述基本
上同于位卜楞寺一世嘉木样的观点。只是名义上继承了他空见的法承,这
是晚期觉囊派突出的一大变化。该派认为图登勒嘉措是文殊菩萨的化身,
因此也是宗喀巴大师的转世,还说甘肃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样阿旺宗哲(1
648-1721)是觉囊派多罗那他的转世,一世嘉木样为格鲁派四大
著述家之一,为了弘广觉囊派的中观他空见了义法承,转生为曼木达哇·
图登格勒嘉措。这些说法表明,曼木达哇在显宗方面的著述吸收和继承了
格鲁派的许多教法。在密宗传承方面,觉囊派根据该派高僧多喇·衮桑彦
潘的一则授记,又相传曼木达哇是古印度那若巴的身。那若巴系噶举派鼻
祖马尔巴赴印度学法时的主要上师,故曼木达哇密法方面的著述较多地吸
收了噶举派的许多法门。在自派修法传承方面,曼木达哇为第三世藏钦活
佛的门徒藏哇比丘阿旺群佩嘉措和阿旺群帕的亲传弟子,又受学于藏哇比
丘的弟子阿旺群增,因此公认他为觉囊派的密法正宗传人,更因其著述颇
多,故在川青觉囊派教徒中享有崇高的声誉。该派主寺中壤塘的藏哇寺从
近代起即以曼木达哇的著述全集为经院的基本教材,兼学该寺高僧阿旺措
尼嘉措的著作。

  阿旺措尼嘉措(1880-1940)为藏哇比丘阿旺群佩嘉措的门
徒阿旺群增的金刚弟子,今壤塘县尕多乡热木卡村人,父名果洛扎才,母
名赛萨拉仲,8岁时即能念诵藏文经卷,14岁于扎西拉则寺从阿旺群增
出家,修学加行六支修法3年,获得成就。18岁起再学马头明王、大威
德、金刚瑜伽母等修法。19岁起研读《笃布巴全集》,20岁往格佩静
房,投拜求学于曼木达哇·图登格勒嘉措。自此,他系统学习因明、般若、
中观、律学诸论和密宗四续次第,兼学声明、诗词、历算诸明,从而显密
双通,教证圆满。29岁入中壤塘藏哇寺,从金刚上师阿旺群觉学习多罗
那他、曼木达哇·图登格勒嘉措著述中有关时轮修法的全部教诫。从30
岁起任藏哇寺森康经院讲经师,主讲因明、般若俱舍及时轮经,并一度去
果洛班玛的亚尔堂地方传教。此后,他曾师事扎嘎活佛、年扎上师、宗吾
坚贡、姜哇活佛等当时的许多名僧,广泛学习觉囊派的各种修持法门及宁
玛派的《隆钦七宝藏论》、《莲花遗教》等。46岁时出任扎西拉则寺金
刚上师,57岁时往果洛拜见九世班禅洛桑确吉尼玛,受学《香拔拉祈愿
经》。61岁去世,其灵塔供奉于藏哇寺。阿旺措尼嘉措治学严谨,通晓
诸典,在因明、般若、中观诸学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,同时精通内外时轮
等密法经文,善以弥勒、龙树学说诠释难点,并如法修持,将外境与风脉、
明点以及道果法三者合一,空乐双运,公认他是通达密法的著名金刚上师。
当时以拉萨曼孜康(医药医算学院)的安多格西坚拉若罗哲曾称赞他说:
“当今藏区住静地修持、通晓内外别三种时轮经文,并能以教理阐说者,
唯壤塘阿旺措尼嘉措。”他一生著述6函,其中《他空破除持边苦难论》,
综合《现观庄严论》八品要义和七部量论的道理,系统阐明笃布巴在见修
方面的基本观点,最为出名;另有《因明学广论》、《堆扎详述宝鉴》等
因明著作,还有《修心论》、《续部海壁图》、《堕罪论》、《乐土四因
论》等密宗著述。

  觉囊派经院只在正规的大寺设立,学程大体相同。学僧在经院学完全
部规定课程,经辩经考试,成绩优秀者授格西学位。兹以壤塘哇寺森康经
院为例,说明其学经的基本情况。该经院教程共有六个内容,以曼木达哇·
图登格勒嘉措的著作为基本教材:

  (一)因明学。是有关推理、论证方法以及思维方法的学问,通过宗、
因、喻所组成的三支辩论方式,确定若干论题,从驳他宗、立自宗、断除
诤论三个方面使学僧掌握蕴处界三科各种名相等基本教程,提高思辩和“
考定正邪、研核真伪”的能力。这方面教材主要采用曼木达哇·图登格勒
嘉措所编的《堆扎总义·诸法性相明示宝灯》、《堆扎总义宝灯辨析日光》
和《量论总别补遗》等。

  (二)般若学。是指佛教所谓依靠佛教净慧达到灵性觉悟,使佛教真
理现于面前,以渡达智慧彼岸的学问。基本教材为称作慈氏五论之一的《
现观庄严论》,此论主讲佛教定学,系弥勒菩萨解释《大般若经》修行之
世俗三乘道次第者,全书将《般若经》划分为八品七十义来逐品解释,即
第一品一切种智十义、第二品道相智十一义、第三品一切智九义、第四品
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十一义、第五品顶现观加行八义、第六品渐次现观加
行十三义、第七品一刹那现观菩提加行四义、第八品法身四义。八品中,
前三品解释三智慧境地,即学佛人应明之三境界:一切现象的智慧、道路
的智慧和普遍的智慧;次四品解释行,即学佛人进行的四种实践:直接了
解一切的实践、直到最高的实践、在道次中的实践和突然了悟的实践,这
是学佛人应修之行、成佛之因;后一品解释果,即学佛人最后证得的自性
身、圆满报身、变化身和法身等果。该论从境、因、果三个方面论述般若
教义,阐明成佛次第,为藏传佛教各派所重视。这方面的主要疏释本是曼
木达哇的《现观庄严论本释总义大疏般若庄严论》的第一品一切种智上、
中、下三部和第二品道相智、第三品基相智、第四品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、
《般若波罗蜜多秘籍现观庄严论释·般若明义宝鉴》,均在《曼木达哇全
集》中等函中。

  (三)俱舍学。俱舍为上下对法之一,属佛教说一切有部论典,专讲
佛教徒的世界观和人生观。主要经典是印度佛学家世亲的《阿毗达磨俱舍
论》,简称《俱舍论》。全书30卷,本颂分为八品,前二品即分别异品
和分别根品,简称领域和根,解释与世间所共有之法;次三品即分别世间
品,分别业品和分别随眠品,简称世界、羯磨和幻觉,解释流转轮回之不
纯洁因果及次第;后三品即分别道及补特伽罗品,分别智品和分别定品,
简称圣人、智慧和静修,主讲证得解脱之方法和次第。该论以四谛学说为
总纲,指明痛苦的来源和解脱之道,阐释佛教“诸法无我”的根本观点,
总结性地把构成宇宙万法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五位七十五法,即色法十一,
心法一,心所法四十六,不相应法十四、无为法三,成为佛教教义的基础。
故藏传教各派都极重视此论,视之为佛教徒必修的基本典籍。

  (四)时轮经。如前文介绍,时轮经是觉囊派最重要的经典,以其修
法传承为该派的主要特征。最根本的经典是《时轮根本续》和《时轮摄续》,
根本的释典是《时轮根本续无垢光大疏》和《无垢光大疏摄要》。具体学
习时,第一年一般先学介绍时轮金刚九神的各种典籍、各种坛城的尺寸、
色彩、勾画方法和修供仪轨,然后学习有关内脉的论述和生圆次第等修习
方法,主要的教材是曼木达哇的《善说吉祥时轮圆满次第加行六支总义金
刚甘露汁源》、《成就吉祥时轮圆满次第加行六支观修次第妙道四身之车》、
《吉祥时轮生起次第基道果三位广修法悉地甘露宝瓶》、《吉祥时轮九神
修行法讲义·金刚持道次》、《时轮金刚祈愿文摄要》等。第二年,给合
学习,在金刚上师的指导下,于每日早晨、上午、下午、黄昏各修炼一次。
第三年,在修炼内脉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经典,进而修持幻轮等。或继续
修炼、学习其它经典,或进入禅院正式修习。

  (五)中观学。中观学是佛教关于不执着有无二边、观察中谛之理的
说教,认为“诸法因缘生,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”,其
宗见“不许一切法有自相”,但又许有实境,所安立的世俗法有能所二生
和能所二作等一切作用。中观宗内又分自续、应成二派,以清辨静命、莲
花戒等论师为代表的中观“自续派”不许诸法有相,而许名言中有;以佛
护和月称二论师为代表的中观“应成派”则主张于名言中亦不许有自相、
有自性等。觉囊派在中观见方面属中观他空见,认为该派教法是真正的中
观了义教。经典学习上以古印度月称(约600-650年)解释和阐明
龙对的《中观论》的《入中论》为基本教材,辅助教材则是《曼木达哇全
集》中的《入中论广释圣道庄严明论》上下二部。但以上教材属于一般性
的中观学论述,作为中观他空见,是觉囊派在学习中观学时必修的内容,
这方面的学习则主要学习《笃布巴全集》中的《山法了义海论》等。同时,
该派允许学僧阅读其它教派的名著,提倡广学各派法要,对于宁玛派的《
隆钦七宝藏论》尤为重视。

  (六)戒律学。戒律是规范僧人言行的种种规定,受全戒的比丘须严
格遵守253条戒律,以保证求得个人的解脱,并以一切善行饶益有情。
总起来分为十七事三科,即未得戒时如何得戒之法,得戒后如何守护之法,
若有违犯如何遵律还净之法等三部分。戒律方面的根本经典是释迦牟尼所
说小乘律藏《律分别》、《律本事》和《律上分》等四种律典,在藏区以
印度功德光的《戒律本论》主要论典。在《曼木达哇全集》中无戒律方面
的著述,藏哇寺经院学习戒律学主要以大译师达玛师利的释本为基本教材,
兼学本寺有关教规,如不准伤生、斗殴、赌博、奸淫、偷盗、抢动、吸烟、
饮酒、妄语、敛财,不许忤师、迟到早退、偷懒、渎神等等。

   壤塘藏哇寺僧人除在本经院学习外,还一般去德格的八蚌寺和竹钦寺、
拉萨的甘丹寺、后藏的达丹彭措林寺、甘南的拉卜楞寺学经。但返回本寺
讲经,主要讲授德格八蚌寺和佐钦寺的教程,其它寺院的教程则一般禁止
讲授。阿坝赛贡巴寺经院亦设6个班级,但无时轮班级,6个班级分别是:
①因明初级“卡多”班,主要内容是辨红白颜色等,仅学习1至2个月;
②堆扎班,系统学习因明,学3年;③般若班,原学4年,现学1年;④
中观班,学期2年;⑤俱舍班,学期3年;⑥戒律班,学期1年。学完全
部课程,成绩优秀者授予“格西学位。经院的僧人,每日一般凌晨4时即
起床,集体上殿,东西相对而坐诵经。饮食以糌粑、茶水为主,生活极为
清苦。一些小寺院,并无正规的讲听学经制度,除专修六支加行的“觉周
哇”住寺修持外,其他一般僧人则平时多居家自修经文,只是在举行集体
的法事活动时才到寺院集中,或冬季农闲时去寺院念经。在家期间,和家
庭的成员一样,也从事放牧和耕作等生产劳动,与俗家关系极为密切。这
种出家不离家的特点,有效地缓和了宗教与生产的矛盾,但使寺院本身在
组织上日趋松散和淡化。

返回上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