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慧明法师开示录》(11)


               《事 与 理》

  诸同学!佛法有事与理之别,讲习经论者,谓之理;依法修持者,谓
之事。“心即是佛”一语,亦有事与理之分,学人务须认识明白。然事理
本来不二,必须依理透事,因事显理。到事理一如,则即事即理,方可云
心即是佛。若突然说一句心即是佛,还是事上的佛,还是理上的佛。若是
事上的佛,则当实行佛道,于事上证明;不在事上证明,则仍是理上的佛,
不过一种空空洞洞的理想而已。
  禅宗古德,大慈大悲,恐学人在理上错寻,徒增知见,乃斩钉截铁,
将一切理论打破,不许看经,不许讲教,无非教人专从事上去透。事上透
过,方可明心。释迦佛在华严会上,说一真法界,缘起无尽之理,隐寓心
即是佛之意。而小根器者,见同不见,闻同不闻,乃方便转说小乘。复由
小乘引向大乘,慢慢引到心上去。再说般若,破一切理障事障。最后法华
会上,会三归一,更以一乘不二之道,以明心即是佛之理。权巧方便,总
不外要人认识心即是佛,教人破除一切执著。当知三藏十二部经论,八万
四千种法门,皆是理。所以一切经教,皆日教理。若不依理成事,何贵有
此经教?若能由事显理,又何必执此经教?禅宗古德,不许看经,乃至诃
佛骂祖,便是这个道理。不然,不讲经教,甚至诃骂,岂非谤佛毁法,还
算佛法么?只因凡夫爱著,一著经教,即生种种理障,执理愈深,离事愈
远。所以杜绝知见,专在事上用功,事透而理自全,自然能悟自心佛。
  禅宗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”这八个字,最为紧要。试思道断心灭,
是何等境界,还有理可说么?古人忠实笃诚,信师真切,但依师言去行,
不穷道理,所以见性很快。后人疑妄太重,又爱讲理,理多障更多,欲求
解脱,反至障上加障,缚上加缚,岂不大可悲叹!
  诸同学!学佛须具有大智慧。智慧大者,便知禅宗彻底,一针见血。
智慧小者,不明权实之理,执著法门无量誓愿学,故东摸西摸,不在自心
上用功。殊不知自心法门,本来无量;一切法门,不出自心。既是一切法
不出自心,何以又劳我佛广说一切经教?只为众生舍本逐末,背觉合尘,
以致虚生浪死,昧却本心。所以佛说种种法,对治众生种种妄心,无非引
其返妄归具,见自心佛。若大根大智之人,一闻千悟,顿息狂心,一发菩
提,便成正觉,与三世诸佛,同一鼻孔出气,则一切经教,全在此心,取
之不尽,用之不竭,又何必向外驰求?古德云:“佛说一切法,为治一切
心。我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”可见一切法,皆是佛的方便语。金刚经
云:“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,即为谤佛。”又云:“说法者,无法可说,
是名说法。”学佛人若了此义,自然不向心外求法,再增理障了。
  或谓:“经乃佛说,修行人离开经教,何谓佛法?”殊不知,佛理高
深,不易明了,仅依文解义,不免认指作月。纵能离文了义,亦属空理,
还如饥人说食不饱。所以楞严经上,佛告阿难云:“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
密妙严,不如一日修无漏业。”禅宗话语,一针见血,毫无迂回游移之地。
古德多有依师一言启悟者。师云心即是佛,便信心即是佛。师云心不可得,
便信心不可得。信师真切,疑妄消除,故言下便悟。此即以心传心的实际
受用。后来人心渐离纯朴,乃改参话头。学人但依师所授一句无理可讲的
话头,行住坐卧,去念去参,不但看经要打香板,若离师授本参话头,亦
打香板。参到山穷水尽,一旦豁然贯通,即悟自心是佛,所有事理,无不
透彻。到此地步,有何经教不可看,有何理障可生。
  诸同学!三世诸佛,皆持密成就。但密法更重事修,不重理论。如大
日经金刚顶经,皆重事修。其他密法经典,亦复如是。且有种种仪轨,庄
严道场。其目的,要学人生敬起信,从事摄心归一耳。密法最重金刚上师,
只依上师口传,无有意义。而且同一密咒,上师所传之音,每有不同,学
人则当各依其师所传之音,方有感应。音虽不同,感应则一。如此还有理
可讲么?
  如上所述,可知禅密两宗,皆重事,不执理,只依人,不依法。慧明
以前说依法不依人,乃自愧功德不够,恐增我慢故。实在学禅学密,只重
师传,一切不疑,方有受用。
  语云:“事障障凡夫,理障障菩萨。”要知道理障是障因地的菩萨;
若是果地菩萨,决不为理所障。如六祖闻五祖传经便悟,何有于理障。凡
古德悟道者,皆不为理所障。盖透事障以理,透理障以事,不能理事一如,
岂能称为菩萨。吾人学佛,对于一切法门,事先应研究审慎,看他的道路
对不对,不可盲从。这是要紧。如果道路对,便当一门深入,依法修行,
再勿执理了。
  诸同学!佛法与世法,有别亦无别。云何有别?有重知见与不重知见
之别。世法重知见,所谓多见多闻,参研愈多,愈称渊博。但知见多,则
分别心重,而人我见深,乃至争斗愈甚。学说之争,名利之争,何莫由斯
而起。佛法首在破除知见,因世智辨聪,八难之一,入道最难,障道最甚。
所以要忘机歇见。机忘见歇,则理障事障一并破除,无碍自在。故云有别。
  云何无别?重事重行无别。世法读书讲学,贵能实用。苟抱著死书本,
坐而言,不能起而行,纵然博古通今,无关实际。所以儒家云:“贤贤易
色。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,虽曰未学,
吾必谓之学矣!”自古忠臣孝子,贤母节妇,莫非从身体力行得来的,岂
口头理论所能致?佛法信愿行,六度万行,亦须事上去行,方有受用。至
于顺逆自在,烦恼不生,更非从事上无以表现。故云无别。
  佛法真理,觅心尚不可得,岂世知世见所能了解。如他人打我骂我,
凡夫认他是冤家,学佛人认他是善知识。贫苦病厄,凡夫认为是坏,学佛
人认为是好。名利恭敬,凡夫认为是好,而学佛人认为是坏。盖凡夫不明
因果之关系,但依眼前是非,为恩怨好坏。佛法根据因果循环之理,视一
切平等。如打我骂我,可消宿业;贫苦病厄,可生菩提;名利恭敬,能障
菩提。所以说好即是坏,坏即是好。诸如此类,佛法与世法,知见相反如
此,还能执著讲理么?若要讲理,须依佛理去讲,才是真理。
  禅密兼修,不执理,专重事,从事透理,理无不全。果能依法修行,
事事慈悲,念念清净,更有何理不具?若执理遗事,理成画饼,纵使博通
教理,口若悬河,而行与言违,我执烦恼,有增无减,理又安在?故事理
不二,是以事透理,非是以理概事,望大家注意。

回开示目录